稀缺: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
书籍简介
《稀缺》由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塞德希尔·穆来纳森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·沙菲尔合著。本书开创性地提出了“稀缺心态”这一概念,深刻揭示了当我们感到资源(如金钱、时间、精力)不足时,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会如何被改变。书中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现实案例,分析了稀缺如何导致我们短视、焦虑,并最终陷入“贫穷”和“忙碌”的恶性循环。
核心概念
根据您的日志,您在2020年8月阅读了本书。本书的核心概念包括:
- 稀缺心态: 当个体意识到自己拥有得太少时,这种心态会俘获其注意力,改变其思维方式。
- 管窥 (Tunneling): 稀缺会让我们将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手头的紧急任务,仿佛通过一根管子看世界,从而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事情。
- 带宽 (Bandwidth): 稀缺会消耗我们宝贵的认知资源(即“带宽”),导致我们的计算能力、执行控制力和长远思考能力下降。
- 余闲 (Slack): 拥有适度的“余闲”(富余的资源)是应对意外冲击、进行长远规划和跳出稀缺陷阱的关键。
核心收获
2020年,您的工作强度很大,同时要应对多个项目和紧急需求,时间上的“稀缺”感可能非常强烈。阅读本书,可以帮助您从一个全新的心理学视角来理解自己的工作状态。它能让您意识到,持续的忙碌和压力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,更会损害您的判断力和长远规划能力(即消耗“带宽”)。这本书提醒您,要警惕“管窥”效应,避免只顾埋头救火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架构设计和技术预研。同时,它也启发您要在高强度的工作中,有意识地为自己创造“余闲”,比如通过自动化、优化流程等方式,为思考和学习留出宝贵的“带宽”,从而打破“越忙越乱”的恶性循环,实现可持续的高效工作。